關于電網的新聞事件:
- 首創國內百米級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
事件影響:
- 2015年電網傳輸有望“零損耗”
- 實現了國內超導帶材領域的新突破
2015年電網傳輸系統有望“零損耗”。近日,上海交通大學物理系李貽杰教授領導的科研團隊歷時3年,采用獨特的技術路線,首創國內百米級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實現了國內超導帶材領域的新突破。
據了解,超導材料由于其獨特的零電阻和完全抗磁特性,在工業、醫學、國防等諸多領域具有廣闊的應用前景,如電纜、電機、變壓器、儲能、核磁共振成像儀等。如果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產業化生產以后,可以有效解決人口密集的大都市圈電力擴容問題,并且改善供電系統的安全性和可靠性。
據李貽杰教授介紹,國內外能研制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單位不多,而能動態連續制備百米以上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的科研單位目前在國內只有上海交通大學。在國際上,只有美國等四個國家的研發機構先后研制成功了長度超過百米且能夠傳輸一百安培以上超導電流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
如今,上海交大研制成功了載流能力達到194安培、百米級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這一階段性成果有利于加快實現大規模商業化應用的最終目標。經過反復試驗和測試,目前該技術已經成功解決了從實驗室研究成果向產業化轉移所必需克服的鍍膜工藝的穩定性、重復性和可靠性等技術難點,從而為后續的產業化生產奠定了基礎。
據悉,上海交大將爭取在2015年研制出載流能力達到千安培、公里級的第二代高溫超導帶材。資料顯示,現有的電網傳輸系統在傳輸過程損耗約 8%-10%,如果采用第二代高溫超導電纜來傳輸,幾乎零損耗,按照2009年全國近3萬億度的售電量,其節電將超過千億度,超過了三峽水電站全年的發電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