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將為電信業發展IPTV、手機電視、網絡視頻等業務帶來嶄新的契機
- 視頻領域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
- 電信企業與廣電企業的競爭處于不平等的地位
- 預測,到2012年我國IPTV市場規模將達到847億元
- 預計到2012年我國手機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
國家近日公布了三網融合試點地區(城市)名單,標志著我國三網融合工作已經正式啟動。但三網融合注定不是一條平坦的路,未來將面臨哪些機遇和挑戰,如何抓住機遇應對挑戰,成為擺在電信企業面前的一個重要而緊迫的課題。
專家認為,三網融合將為電信業發展IPTV、手機電視、網絡視頻等業務帶來嶄新的契機,為電信企業開啟一個新的市場空間。這對傳統業務急劇下滑、急需尋找新增點的電信企業來講,無疑是“雪中送炭”。有咨詢機構預測,到2012年我國IPTV市場規模將達到847億元,用戶規模將達6200多萬戶。而目前我國IPTV所有用戶加起來不過400多萬戶,發展潛力巨大。手機電視也正步入快速發展階段,預計到2012年我國手機電視市場規模將達到120億元,而與此相關的產業鏈包括數據傳輸、內容制作和維護、運營以及終端等企業都有望得到更大的發展。面對這么一個大的業務市場,以前囿于國務院82號文,電信企業是可望而不可即的。隨著試點的啟動,電信企業終于有了施展身手的機會。雖然目前IPTV、手機電視播控權不在電信企業手里,但運營商可以選擇節目源進行合作,并可以開發增值電信業務。例如上海電信在IPTV上開發的游戲類服務就廣受歡迎,他們不僅與上海文廣合作,還聯合其他SP,提供豐富多樣的產品。特別是手機電視業務,用戶和終端都掌握在電信企業手中,完全可以發揮集成分發平臺的優勢,創造出更多的市場機會。
總之,視頻領域具有巨大的想象空間,電信企業通過創新,通過開發增值業務以及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電視節目,進行差異化競爭,就能像奚國華副部長所說的那樣實現不斷“超越”,做出電信企業的比較優勢。同時,借推進三網融合之機,電信企業還可加快光纖入戶速度,為開展三網融合業務提供強大的基礎設施;加大企業轉型步伐,為三網融合提供有力的業務支撐。
毋庸置疑,三網融合是一柄雙刃劍,在為電信企業帶來機遇的同時也帶來挑戰。一些電信運營商甚至認為,在三網融合試點中電信企業的挑戰大于機遇。專家指出,三網融合的本質是業務的雙向進入。這次的試點方案雖然實現了雙向進入,但卻是有限的不太平等的雙向進入。有企業形象地說,電信向廣電開放的是寬帶接入業務和幾乎所有的增值電信業務,而得到的只是IPTV傳輸、手機分發這樣的“管道”業務,在整個產業鏈中,電信企業所得到的商業價值是否能夠彌補開放帶來的損失,是十分令人憂慮的。由于廣電牢牢把握著播控平臺,電信企業與廣電企業的競爭就處于不平等的地位,如果他們再冠以中國特色的“內容監管”,電信企業將處于十分被動的境地。更讓企業擔心的是,試點方案規定電信開展IPTV、手機電視業務需要與廣電機構的播控平臺進行對接,但廣電什么時候能夠建立起這個平臺?如果他們一直建不起來,電信企業就只能無奈地干等?
另外,一些電信企業也表示,廣電是地方企業,將更多地得到地方政府、宣傳部門的“關照”。比如,某些地方已經在借改造數字電視之機,拆掉電信企業的寬帶,在駐地網建設上有可能造成新的壟斷,然而通信監管部門卻無法監管。而且,在目前的三網融合地方協調機構中通信管理局的地位很微妙,電信企業開展三網融合業務之難、成本之高是顯而易見的。
三網融合將是一場史無前例的跨行業跨專業的整合,為產業的發展和衍生業務形態提供了巨大的想象空間與潛在的市場空間。目前,技術業務的融合已經形成,但真正制約其發展的機制體制障礙并沒有完全消除,這是未來三網融合之路的最大挑戰。其他諸如商業模式的挑戰、技術標準的挑戰、網絡安全的挑戰等,這些“攔路虎”哪一個都不容小覷。
但是,電信企業也清醒地認識到,既然三網融合是歷史的潮流,早進入比晚進入好,早迎接挑戰比晚迎接挑戰好;既然是試點,就允許各種模式、兩家企業“八仙過海,各顯其能”。電信企業關鍵是要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把自己的融合模式搞好。既要看到挑戰,又要堅定信心。還是應了那句老話,誰笑到最后誰才能笑得最好!